原标题:从“筑巢引凤栖”到“花开蝶自来”,遂昌工业按下“加快键”
作为遂昌工业发展的主战场,2018年,县工业园区坚持“腾笼换鸟”的思路和“浴火重生”的精神,紧抓产业提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有限资源转换,夯实了一批老牌产业,崛起了一批战略新兴产业,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亮点纷呈……
厚植工业发展土壤
造就招商“强磁场”
春节临近,近段时间以来,位于遂昌县山海协作产业园企业孵化中心的浙江银合精密传动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现在公司逐渐步入正轨,订单量也不断增加,为了赶在春节前完成订单,目前,我们全线都处于赶工状态,抢收年底旺季,冲刺年终目标。”公司总经理高友和笑着告诉小编。
据悉,浙江银合精密传动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自动化机械设备、滚珠、滚子螺杆及传动装置、直线导轨、气动原件等产品,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山东等地。公司有70余名员工,大部分为遂昌本地人。
2018年4月,我县招商小分队与该企业取得联系,并一直与企业保持密切沟通。“我们原来的厂房在温州,离丽水更近一些,所以我们原本是想将企业搬到丽水。”高友和坦言,来到遂昌实地参观后,他改变了初衷,“我们企业主要是机械制造,生产设备较大,对厂房要求较高。参观了中小企业孵化中心后,我觉得这里配套完善,现成的厂房就可以满足我们的生产要求,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投入生产。”5月份,该企业顺利入驻县山海协作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中心。
“从双方洽谈到落户产业园,政府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服务也很到位,让我们省了不少精力。”高友和回忆,以前办企业需要通过近10个部门、递交十几份中介报告办理项目审批。现在,只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就会有代办员或是中介提供全程服务。“像公司注册就只用了一个下午,真的是方便又快捷。”
其实,如今像浙江银合精密传动设备有限公司这样通过招商引资签约落户遂昌的企业不在少数。“我县一直在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8年园区共签约项目19个,总投资16.34亿元,较之往年,在质量上有明显提升,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创新型项目开始成批涌现,如菲立化学、黑阳机械、驭马电机等,产业附加值更是显著提高。”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林辉介绍。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断完善招商机制,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夯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基础。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越来越多前来投资的企业家不仅成了遂昌的“铁杆粉丝”,而且还纷纷介绍自己的朋友、合作伙伴来遂昌投资落户,引发了“以商引商”的“乘法”效应。
不久前,县工业园区又一个“以商引商”项目——浙江七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预计投产后年收入可达1亿元。之所以能成功引进这个项目,主要得益于2018年刚刚落户园区的企业——浙江精通汽车部件铸造有限公司从中牵线助力。而浙江精通汽车部件铸造有限公司的落户,同样是由园区内企业——遂昌县经垒机械铸造有限公司牵线搭桥。
就这样,一个招商项目裂变成了三个。
“园区的工作人员态度积极,工作热情,真正把我们当成了自己人。”浙江精通汽车部件铸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阮可升告诉小编,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切身体会,2018年,他将东城工业园区主动推荐给了朋友王统,也就是浙江七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而此时的“七荣金属”恰好正在寻找一个新的据点,在阮可升的积极引荐下,王统来到遂昌实地参观,当即敲定将“七荣金属”的“新家”安在遂昌。
“从刚开始接触到现在,遂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山好、水好、人好。”王统感慨,他觉得遂昌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工业发展,从项目前期接洽、谈判到最终的落地,各主管部门领导都是全程跟踪协助,从前期选址到项目注册等,园区更是提供全方位“一条龙”式的服务。“和这里的人沟通感觉都很真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王统说,目前,该项目正在等施工许可证的审批,预计春节后就可以开工建设。
东城新区发展的关键是项目,核心也是项目。近年来,我县工业园区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促进企业提质增效,2018年1-11月,东城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06亿元,同比增长68.26%。
“以往承接发达地区传统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已不适合我县生态工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转变发展理念,把招商重点放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上。”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叶孔贤表示,下步,东城新区将坚持绿色发展、集群发展和融合发展原则,严格按照东城新区的特点和产业性质,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努力营造东城新区发展的良好氛围,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东城新区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培育全县经济新的增长点。
“腾笼换鸟”
激发工业发展强引擎
“2018年10月我们对厂区进行过户,11月就正式投产了。”近日,在浙江国奥工贸有限公司厂房内,工人们正忙碌地生产着保温杯,拉管、割管、水胀、抽真空……一系列工序一气呵成。令人很难想象,2018年时,这里居然是一家濒临破产的“休眠”企业,通过“腾笼换鸟”,摇身一变,成为年产500万只保温杯的金属制品企业。
小编了解到,2018年,县工业园区力抓“项目会战年”活动,招引了多家重点企业。但由于受用地制约,这些项目落地困难,企业投资意向逐渐走低。为此,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对毛田区块的闲置厂房进行反复清理排摸,为其发展腾出土地空间和能耗空间。
“利用原有的闲置厂房资源进行再装修,既能降低企业成本,也能尽快投产。”浙江国奥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子平告诉小编,企业主营保温杯、厨房用具、户外用具等产品,目前30余条生产加工线都已投产且订单火爆,预期年产值将达6000万元。
同浙江国奥工贸有限公司一样,菲立化学工程(遂昌)有限公司现在使用的也是一家停产多时的科技企业厂房。通过回收盘整,菲立化学于2018年4月正式挂牌入驻,7月底正式投产。作为一家高新企业,该企业拥有多项专利技术,产品远销山东、福建、湖南等地。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现在企业慢慢开始走上正轨,一个月可以生产4、5台化工专用设备。”菲立化学负责人魏根顺介绍,因投产速度快,运行态势良好,他们计划继续扩充产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以求更快抢占新兴市场。
据统计,2018年,县工业园区共实施了包括国奥工贸及菲立化学在内的4个“腾笼换鸟”项目,盘活了占地119亩、厂房建筑面积62403平方米的闲置资源。
“‘腾笼换鸟’工作关键在于‘换鸟’。”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叶孔贤告诉小编,“腾笼换鸟”的根本原因是当初引进项目时,对项目质量的把握不严,“针对此类问题,我们‘望闻问切’查症结,再‘对症下药’。”
据介绍,县工业园区通过排查摸底,将所有涉及“腾笼换鸟”的企业分门别类,即企业自身经营不善、市场变化导致项目停滞、企业预期过高导致多拿地、企业资金链断裂四类。查明“病因”后,对于“腾笼”可能涉及的法律政策,园区及时做好沟通交流,并抓住关键节点,从感情和法理入手,破解难题。
而在“换鸟”过程中,县工业园区则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准入门槛,严把项目质量关,引进了七荣金属、恒赫文具、昊昌特材、家豪木业等一批优质企业,项目涉及金属精密加工、外贸文具、不锈钢深加工等行业。
截至目前,县工业园区“腾笼换鸟”已形成良性循环,置换面积达169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业用地紧张的被动局面。而一个个利用闲置厂房“腾龙换鸟”实现华丽转身的企业正稳步发展,为实现遂昌新的经济腾飞贡献力量。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日前,小编走进县工业园区云峰区块,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宽敞的道路、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一个个新上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作为遂昌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热火朝天。
在小微企业孵化中心B地块施工现场,低温天气并没有影响工人施工,挖掘机轰鸣不断,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戴着安全帽,穿着工作服,有条不紊地追赶项目进度。县工业园区工作人员告诉小编,2017年底,孵化中心A地块建成使用,入驻5家企业。2018年,B地块开始动工建设,项目包含单层厂房6栋、多层厂房4栋,建成后将为5到10家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梦想孵化场所。
位于园区西面的遂昌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内,操作员们正忙着调试设备。目前,该项目已顺利通过验收,即将投入试运行。现场负责人介绍,正式投产使用后,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可达2万立方米,能够满足全园区的污水处理需求。
“随着工业园区的加快发展,我们在公共配套设施完善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叶孔贤告诉小编,针对施工中碰到的问题和难题,管委会班子时常现场办公,并将问题落实到具体的责任领导和责任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连直线项目均已全面竣工。据介绍,2019年,园区还将投入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园区“生态”,营造最优生产环境。
编辑/郑雨薇 审核/曹俊杰 监制/郑立盛返回首页,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